笔下文学 > 农园似锦 > 第二百八十四章 赈灾

第二百八十四章 赈灾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下文学 www.bixia.co】,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最快更新农园似锦最新章节!

    余小草理直气壮:“皇上是为了他的江山千秋万代,小郡王是为了圆满完成他的差事。你说说我是为了啥?不就为了多挣点银子,让家人吃饱穿暖不受贫吗?咱们家十几亩地,一亩粮食都没种。现在粮价多贵呀!地里蝗虫还祸祸着呢,要想种上粮食至少也得明年开春,有收获也得明年夏天。这近一年时间,都得买高价粮,咱家虽说赚了些银子,也不够一家人这一年嚼用的呀!”

    柳氏想到镇上粗粮已经涨到一百多文,还在一天一个价的向上涨着。家里囤积的粮食,能吃到秋天已经不错了。这些玉米土豆,虽说产量挺高,可他们没有一分一毫的支配权,全得上交给朝廷的。听小女儿这么一分析,一家人的心变得沉重起来,本来香喷喷的土豆吃在嘴里也没了味道。

    朱俊阳把众人的神色看在眼里,他吃了一块红烧肉里的土豆,慢条斯理地咽下去,才开口道:“有道理!不过,你漏掉了一点!”

    “哪一点?”余小草喊完以后,舒畅了,又大口大口地吃着酸辣土豆丝。前世,这道菜是她的最爱,百吃不厌。

    “你忘记还有爷在呢!”朱俊阳见她吃得津津有味,也夹了一筷子塞进嘴里,继续道,“爷从来不亏待手下办事的人!看到院子里那两车货物了吗?一车白米一车白面!少说也得两千斤,够你们吃上一阵子了吧?”

    余家人一听,两千多斤精细粮食啊!以一口人一个月吃十五斤粮食来算,家中目前大小加起来十二口人,一个月就得近两百斤粮食。两千多斤的话,足足够他们吃上大半年的!

    “小郡王威武!”余小草高兴得差点蹦起来,在他脸上狠狠地啃几口。不过,想起这可是古代,要是这么做的话,太惊世骇俗了。还是低调些吧!

    朱俊阳看着一副狗腿模样的小姑娘,哼了一声,又道:“爷是皇上亲封的赈灾大臣,朝廷已经拨了钱粮,很快就能分到各个州府。爷已经调查过了,唐古镇是重灾区,应该先紧着受灾比较重的地方救灾。”

    余小草担忧地道:“可是,京城也受到波及,国库能拿出多少粮食来?”

    “这就不是你能担心的了!”朱俊阳又吃了口酸辣土豆丝,爱上了这酸辣可口的味道,“船队已经起航,近两年南方风调雨顺的,粮食满仓。赈灾的粮食,不会接不上的!”

    余家人听了,这才放下心来,对爱国爱民的皇上感恩戴德,好话说了一箩筐。

    有了十几个免费劳动力,余家的玉米三天就全部搓出来,装进统一大小的麻袋里。十亩地,一共收了近一万八千斤。也就是说亩产平均在一千八百斤。

    要知道现在的粮食产量很低,麦子一亩地能收五百斤就是非常高的了。亩产一千八,这说明什么?打个比方,原本一亩地的收入,能养活两口人的话,那么现在的一亩地就能养活六七口!算算,有了这么高产的作物,何愁老百姓吃不饱肚子?

    余小草一家商议了一下,决定按照良种的价格出售这些玉米和土豆。一斤玉米一百文,一万八千斤玉米朱俊阳只收了一万五千斤,留下三千斤给余家做种子和口粮。这么算来,光玉米余家就有一千五百两的收入。土豆按一斤二百两的价格,五千斤土豆就是一千两。

    虽说对现在的余家来说,两千五百两银子还不如余小草珍馐楼一年的分红来得多。可是转念想一想,十一亩地,一年居然有两千多两的收入,这绝对是大明朝的头一份。咳咳,当然,余家的早熟西瓜除外。

    现在,除了小郡王带过来的两千斤细粮,余家还有三千斤玉米和六七百斤的土豆,再加上库房里那些囤积的粮食。余小草再也不用担心手里的银子,因买高价粮而嗖嗖的离她远去了。

    余家的玉米和土豆没有受灾情的影响,依然取得了大丰收,而且产量都那么高!朱俊阳坐不住了,草草安排了赈灾的事宜,就拉着几车玉米和土豆往京城邀功!!

    赈灾的粮食,三天后抵达津卫府府城。知府大人知道赈灾大臣阳郡王在唐古镇呢,自然首先把粮食运往唐古镇。五日后,一车车赈灾的粮食,运到了唐古镇的县衙。

    县令赵大人也是穷苦人家出身,深切体会到天灾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他不眠不休地配合阳郡王派来的官员,把赈灾的粮食分派到每一个村子,尤其是受灾比较重的四个村子,粮食的比重更大些。东山村,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一天,东山村的铜钟又敲响了。村民们聚集在村长家门前的空地上,一扫往日的沉闷,每个人都喜气洋洋。

    赵县令亲自坐镇东山村的分粮事宜。前几天,赈灾大臣阳郡王,可是天天往东山村跑,说是实地调查灾情。阳郡王对东山村余家的看重,赵县令哪里不知道?把东山村的赈灾事宜安排妥当了,他的工作就算是完成了一大半!

    村长脸上的笑容一直停不下来,他高声对村民们道:“皇上圣明,体恤灾区老百姓,为咱们运来了赈灾的粮食,解了咱们的燃眉之急。皇上真是爱民如子的好皇帝!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着,朝着京城的方向跪了下来,认认真真地磕了三个头。村民们也跟在村长后面,真心实意地磕着头,呼喊着:“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村长颤悠悠地爬起来,看着村民们继续道:“第一批赈灾的粮食已经到了,经过青天老爷赵大人,和京里赈灾的官员合计,按照人头分派粮食。成年人每人摊十五斤粮食,小孩每人十斤粮食。半大小子吃垮老子,十三岁以上的按成人算!”

    村民们顿时发出一阵阵欢呼。每人十五斤粮食,省着吃的话,能吃上两个月呢!现在在镇上买的话,十五斤粮食没有两三两银子是买不回来的!东山村的村民手中虽说近两年有了些存款,可也禁不起如此高价的粮食折腾啊!

    村长向赵县令询问道:“赵大人,您还有什么话示下吗?”

    赵县令站起身来,如炬的目光向村民们扫视了一圈,本来的窃窃私语很快安静下来。赵县令满意地点头道:“村民们!困难只是暂时的,灾难终究会过去!朝廷对赈灾的事很是重视,派了阳郡王作为钦差大臣,监督赈灾的事宜!村民们不用担心,阳郡王下西洋的船队,已经去南方采买粮食。阳郡王说了,买回来的粮食按本钱的价格出售给百姓,不会从中赚一个铜板的!再坚持这两个月,两个月后平价粮就能投入市场,那些私自抬高粮价谋取暴利的奸商,不会长久的!”

    村民们听了,又发出一阵如雷般的欢呼声。阳郡王的声望,在东山村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村长心中也是万分的激动,可他强忍着内心的激荡,安抚着村民们的情绪:“乡亲们,咱们是摊上了好皇帝,好官员啊!下面,大家排队领粮食!不要争不要抢,每个人都有!老人和孩子一队,成年人一队!大家赶紧回家拿家伙去!”

    村民们一哄而散,余家人也夹杂在其中。本来,按照余海的意思,他们是不想领这赈灾的粮食的。可是,又怕这样做太打眼,让某些人惦记了去!成年人一人十五斤粮食,坚持两个月的话,也只能保证不饿死而已,想吃饱肚子的话,是不可能的!

    要是余家人不去领粮食,不就告诉村民们“我手中有粮食”,到时候东家来借几斤,西家来借几斤,乡里乡亲的,你说借给谁不借给谁吧?东山村三十几户人家,再多是粮食也不够借的呀!

    经过这么一分析,余家人决定还是低调点儿,回家拿了篮子筐子口袋,回到了村长家门前的空地上。此时,已经开始分粮了,两条队伍歪歪扭扭地排出去老长了!

    余小草这对双胞胎姐妹,带着弟弟小石头,刘燕儿领着小弟刘方平,在老余头的带领下,排在了老人和孩子的队伍中。余航在一旁犹豫着,他虚岁十三,实际上十二周岁的生日还没过呢,排在成人队中的话,会不会有人说嘴?衡量了片刻,他还是来到小妹的身后,加入孩子的阵营。

    旁边村里人见了,忍不住夸赞一句:“大海家真会教孩子,小沙(余航的小名)真是个实诚的好孩子!”

    也有不赞同的,那人撇撇嘴,道:“都快饿死了,还管什么实诚不实诚?一个人少五斤粮食呢!五斤粮食,也够一家子吃上几天的了!”

    其他人沉默了。面对天灾,什么都没有保住性命重要。

    分派粮食的是衙门的人,手里拿着一个器具叫斗,往粮车里一插拿出来用板子抹平上面的尖,一斗就是十五斤。老人孩子那边,也特地做了一个小一点的斗,一斗是十斤。这样一来,一人一斗,分派粮食的速度就大大的提升了。